阿不都海米提(1900年-1966年),原名王国良,字亚夫,男,回族,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位外交官之一。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馆参赞。1957年被任命为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公使。1958年4月至1962年4月,出任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
阿不都海米提早年考入天津大学,1926年毕业后就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在北洋时期,阿不都海米提是中国最年轻的外交官。后因出身穷家,不得继续留任,只能到南京第一师范学校当教员。
1928年9月,北伐军占领天津市,阿不都海米提回到天津大学工作。他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担任过南京法学专科学校教职工、南京市教育局宣传科科长等职务。1939年11月,阿不都海米提调往延安参加抗日前线的工作。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外交部工作期间,他与苏联驻中国大使雅科夫·马克辛斯基关系较好。在1942年6月至8月间曾到达莫斯科,于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出入随便。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阿不都海米提被调往重庆参加外交工作,并先后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员、副处长等职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家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国际妇女联谊会主席团主席。
1957年3月,阿不都海米提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公使。1958年4月至1962年4月,出任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韩国大使。他先后对日本、韩国进行了多次访问,并积极与两国政府协商推动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在他任职期间,对日修好是他的重要工作之一。1962年4月,阿不都海米提被免去驻韩大使职务,与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副主席董必立等同行访问日本并会见日本首相伊能助六,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交往的发展。1962年4月,阿不都海米提被免去驻韩大使职务,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于7月出任外事委员会主任。在同年的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举行的首脑会谈上,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等代表团与伊能助六共同出席并发表讲话。1966年2月,在中国与日本关系进一步改善之际,阿不都海米提被免去外事委员会主任职务,并于3月13日因病去世。他的遗孀张玉宁后来也在1979年的中国和日本首脑会谈中担任翻译。